雪霸國家公園
雪霸國家公園
雪霸國家公園—觀霧之行 (霧中觀霧)台灣國內休閒旅遊介紹:雪霸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面積76850公頃,成立於1992年,是一處山高谷深、地勢崎嶇的秀美靈地,也是台灣第三座山岳型國家公園。區內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有51座,其中名列台灣百岳有19座,涵蓋雪山山脈最精華的部分,以及大甲溪和大安溪的流域,肩負著保護特殊物種、集水區、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責任。
園內地形富於變化,如雪山圈谷、東霸連峰、布秀蘭斷崖、品田山摺皺及鐘乳石等,鬼斧神工的景致,令人讚嘆,加上台灣山薺等地質年代以來的稀有植物,及台灣櫻花鉤吻鮭、寬尾鳳蝶等珍稀保育類動物,此區更因以上種種大自然的奧妙而增添精采魅力。
山脈橫亙,可及性低,是雪霸國家公園的遊憩特性,也因此得以保留自然原始的風貌,少有人為干擾。區內以武陵、觀霧及雪見三個遊客中心為門戶,提供各項遊憩資訊及解說服務,是遊客探訪園區最佳的起點。
雪山高峰領10餘公里聖稜線
雪山山脈是台灣的第二大山脈,它和中央山脈都是在5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中推擠形成,由歐亞大陸板塊堆積的沉積岩構成。雪霸國家公園即以雪山山脈的生態景觀為主軸,區內最高峰雪山及大霸尖山為為著名。
雪山是台灣的第二高峰,標高3886公尺,而標高3492公尺的大霸尖山由於山形特殊,有著世紀奇峰之稱。雪山到大霸尖山的稜脊綿延十餘公里,山峰起伏,驚險壯麗,具有豐富的地質、地形景觀,山岳界稱為「聖稜線」。聖稜線和鄰近的武陵四秀在氣象和地景上變化多樣,動植物生息繁榮,有規劃完善的步道系統,成為自然體驗、環境教育最佳的登山遊憩路線。特殊地形景觀有雪山圈谷、翠池、品田山褶皺、素密達斷崖、武陵河階、環山環流丘、曲流等等。
大霸尖山分流4河
大霸尖山向南延伸的人字狀稜線,是雪霸國家公園內河流的主要的分水嶺,將本區分成4個流域;東北方為淡水河源頭集水區,呈現標準上游型河谷地形;東南側是大甲溪流域,支流眾多,有七家灣溪、司界蘭溪、志樂溪以及匹亞桑溪等,為台灣最具規模的溪谷之一。而西部為大安溪流域,範圍廣大,占園區一半面積,馬達拉溪、雪山溪、北坑溪、南坑溪,都是它的上游支流,西北隅則屬頭前溪上游領域。豐沛的雨水收納出一條條小河,雪霸國家公園因此蘊育出北、中台灣賴以為生的清淨水源。
櫻花鉤吻鮭溪中悠遊
複雜地形及多變氣候導演著這片山林的生命起落,從海拔760公尺的大安溪河谷,到海拔3886公尺的雪山主峰,雪霸國家公園地勢落差達3000多公尺,因此氣候從亞熱帶到亞寒帶垂直分布,使得森林的組成和形相豐富多變,除了海岸植被之外,本區涵蓋了低海拔到高山所有的植群類型。其中大面積的玉山圓柏林、冷杉林、台灣樹純林等,都以特有或罕見聞名。雪山圈谷及鄰近高冷地區,也保留了完整的高山生態系。
區內維管束植物超過1135種, 如台灣一葉蘭、粗榧、棣慕華鳳仙花、台灣檫樹等,都是珍貴的特有種。由於森林茂密,山脈水系獨立,區內擁有豐富的生物相,計有33種哺乳動物,150種鳥類(包括14種特有種),16種淡水魚,以及近百種的蝴蝶。最特別的是國寶級的櫻花鉤吻鮭,牠是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,目前只棲息在在七家灣溪,數量也僅存數百條,故園內特別設立保護區復育。
泰雅賽夏兩族文化發祥地
本園區內目前雖已無原住民族居住,但大霸尖山是泰雅族自其核心區域向外移徒之重要孔道,而使發源於大霸尖山附近諸水系上游區域成為族群匯集之區域,亦是賽夏族傳說中的祖先發祥地。人數較多的泰雅族人多散居於海拔1000公尺至1500公尺、氣候涼爽、適於耕種與狩獵的山麓階與河階地,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首推黥面傳統;而泰雅族分布地西麓另外住有賽夏族,分布高度為海拔500至1000公尺,賽夏人以有著強烈神秘色彩的矮靈祭著稱。
另外,距今3500年前左右園內即有繩紋陶文化進入,最具代表的就是分布在海拔1698公尺的七家灣遺址,而它也是台灣發現海拔最高的新石器時代遺址,根據考據,當時的史前人類已會製網捕魚,而他們當時捉到的魚,可能就是現在的國寶魚—櫻花鉤吻鮭。
聖稜線成排的屹立,氣勢有如王者一般,遠遠凝望,泰雅族的高歌,像從稀薄的空氣中悠遠的傳來。高山上的雪霸國家公園,終年有著涼爽的溫度,西北隅的觀霧,因高山地形位置特殊,終年雲霧繚繞,宛如仙境般夢幻脫俗,而從樂山林道遠眺聖稜線,陽光灑落,將可見著最柔和的美麗曲線。
至於武陵,春天山櫻花、梅花鬥美爭豔,夏天以鴛鴦、曙鳳蝶為主角,妝點著藍天綠水,秋是復育中的櫻花鉤吻鮭繁殖期,這可愛的古代魚種有著老實古樸身形、黃黑色的斑點,悠游在涼冷的七家灣溪,紀錄著從冰河時期以來的點點滴滴,群山盡秀、地形稀罕、植群豐富、國寶魚棲息,這就是雪霸國家公園難能可貴、精采絕倫之處。
埃及 阿布新貝神殿
16 年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